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长治风情
长治水文
时间:2015-07-23   点击:1480

 

地表水
 
    长治市水文下垫面,地质条件分为松散岩类、变质岩类、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依据地貌条件分为中山区、低山区、丘陵区、山前洪积扇区、沟壑区和盆地区;植被条件可分为高郁闭度区、中等郁闭度和低郁闭度区。高郁闭度区,郁闭度(乔木和灌木)大于70%,水文效应强烈,即增加蒸发量,削减洪峰,增加基流,缩小河川径流的年际年内的差异,降低河流的含沙量等。区内高郁闭度区分布面积很小,主要分布在沁源县太岳山、壶关县东山区的边缘地带和武乡西部的碎屑岩地区,即沁河的源头、郊沟河的源头和昌源河的源头等。中等郁闭度区,郁闭度(乔木和灌木)为30%~70%,水文效应明显,沁河以东地区及太行山一带均属此类。低郁闭度区,郁闭度小于30%,水文效应不明显,区内大片石灰岩山区及黄土丘陵区和盆地区均属此类。
 
 
 
  河流
 
 
  本市河流分属海河与黄河两大流域,主要有海河流域的浊漳河、清漳河、卫河以及黄河流域的沁河、丹河、入汾小河等。
 
 
  浊漳河是长治市最大的河流,流域呈扇形分布,上游分南、西、北三大支流,主干流的流向为由西向东。流经全市12个县、市、区,在长治市流域面积9 99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1.9%。
 
 
  浊漳河南源发源于长子县西部石哲镇太岳山支脉方山东麓发鸠山以西的圪洞沟。流经长子县、长治县、长治市郊区、潞城市、襄垣县,在襄垣县古韩镇甘村村东与浊漳河西源汇合。浊漳河南源河长104千米,流域面积3 477平方米。主要支流有丹河、陶清河、岚水河、石子河、绛河等。
 
 
  浊漳河西源发源于沁县漳源镇余岩村北,流经沁县、襄垣、在襄垣县古韩镇甘村与浊漳河南源汇合进入浊漳河干流。浊漳河西源河长80千米,流域面积1 689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迎春河、圪芦河、白玉河、郭河、徐阳河、淤泥河等。
 
 
  浊漳河北源发源于晋中市榆社县北部的三县垴,经榆社县流入长治市武乡县,在境内流经武乡、沁县、襄垣三县,在襄垣县小山交村南汇入浊漳河干流。流域面积2 110平方千米,河长55.5千米,在长治市境内的主要河流有云簇河、涅河、贾豁河、洪水河、史水河等。
 
 
  浊漳南、西源合流后始称浊漳河干流,在襄垣县小山交村又汇入浊漳河北源。浊漳河干流除接纳浊漳河三源外,还有平头河、源庄河、小东河、平顺河、露水河汇入。境内流域面积2 715平方千米,河长124.7千米。浊漳河干流流经襄垣、黎城、潞城、平顺、壶关,在平顺县马塔村东出省流入河南省林州市和河北省涉县。浊漳河干流水力资源丰富,特别是位于潞城市、黎城县、平顺县交界地带的辛安泉泉群,泉口总数约170余处。是山西省的第二大岩溶泉。
 
 
  清漳河穿越黎城县东北隅4千米,境内流域面积551平方千米。在黎城县上清泉村北流入长治市,下清泉村南出省境入河北省涉县,其支流有东崖底河、源庄河。
 
 
  卫河支流在境内的流域面积为561平方千米,主要有壶关县的郊沟河、桑延河。
 
 
  郊沟河发源于东井岭乡岭后底村西,向东北经常行、崔家庄、而后朝东经树掌、桥上流入河南林州市。境内河长88千米,流域面积509平方千米。
 
 
  桑延河发源于壶关县鹅屋乡洞上村,经鹅屋、黄崖底村由北向南流入河南辉州市,境内河长11.3千米,流域面积52平方千米。
 
 
  沁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长治市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霍山东麓沁源县王陶乡的二郎神沟西北部的将台上村西,境内河长98千米,流域面积2 30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6.6%。境内汇集了聪子峪河、赤石桥河、紫红河、白狐窑河、狼尾河、柏子河、青龙河等支流,至中峪乡龙头村流出长治市境,出境后在临汾市的安泽县又汇入了发源于长子县的兰河。
 
 
  汾河支流有武乡县的昌源河和沁源县的龙凤河、静升河、仁义河,直接流入晋中市,流域面积为491平方米。
 
 
  漳卫河水系 漳卫南运河是漳河、卫河、卫运河、漳卫新河和南运河的统称。它位于子牙河以南,黄河与徒骇马颊河以北,是海河水系中最长的一条河。主要由漳河、卫河两大支流组成,以发源于山西长治市长子县的浊漳河及发源于山西陵川县夺火镇南岭的卫河为主要源头,流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天津5省市,至天津市金钢桥附近注入海河。河流全长959千米,流域面积37 584平方千米。
 
 
  山西省漳卫南运河水系流域面积17 471平方千米,占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子流域总面积的46.5%。
 
 
  漳 河 古称衡漳、衡水,衡者横也,意指古代漳河迁徙无常,散温而不可制约。公元8年(西汉末年)以前,漳河属于黄河水系,以后因黄河南徙,纳入海河水系。
 
 
  漳河是山西省东南部最大的河流,属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漳河发源于山西省,在山西省境内分清漳河和浊漳河两条河流,分别于长治市的黎城县和平顺县流出省境,在河北省涉县合漳村汇合后始称漳河。山西省漳河流域面积15847平方千米,流域内包括晋中市的和顺、榆社、左权3县和长治市的市区(城区、郊区)、武乡、沁县、襄垣、黎城、潞城、屯留、平顺、长子、壶关、长治市12个县、市、区。漳河是海河水系的正源。
 
 
  卫河因春秋属卫地得名,变称御河,发源于太行山南麓山西陵川县夺火镇南岭,上游为大沙河,在山西省流域面积1 624平方千米,流域内包括长治市的壶关县(561平方千米)和晋城市的陵川县(1 063平方千米)。
 
 
  漳河支流众多,水系呈扇形分布,上源可分东西两区,东区为石质山区,山高谷深,岩石裸露,坡陡流急,含沙量小,故称清漳河;西区为丘陵和盆地,多为土质区,黄土覆盖较深,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挟带泥沙较多,故称浊漳河。清漳河在山西省境内长146千米,流域面积4 159平方千米。浊漳河在山西省境内长229千米,流域面积为11 741平方千米,其中南源流域面积3 580平方千米,西源流域面积1 669平方千米,北源流域面积3 797平方千米,干流流域面积2 695平方千米。
 
 
  清漳河发源有二,即清漳东源和清漳西源。清漳东源发源于太行山区山西省昔阳县漳漕村山麓,东南流至左权县下交漳村汇清漳西源,河段长120千米;清漳西源发源于八赋岭,东南流经石拐、横岭、左权县至下交漳村汇清漳东源,长90千米,东、西两源汇流后称清漳河,继续东南经黎城下清泉村出山西进河北,流经刘家庄、涉县、匡门口至合漳村汇浊漳河。
 
 
  清漳河 漳河支流众多,水系呈扇形分布,上源可分东西两区,东区为石质山区,山高谷深,岩石裸露,坡陡流急,含沙量小,故称清漳河;西区为丘陵和盆地,多为土质区,黄土覆盖较深,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挟带泥沙较多,故称浊漳河。清漳河在山西省境内长146千米,流域面积4 159平方千米。浊漳河在山西省境内长229千米,流域面积为11 741平方米,其中南源流域面积3 580平方米,西源流域面积1 669平方米,北源流域面积3 797平方千米,干流流域面积2 695平方千米。
 
 
  清漳河发源有二,即清漳东源和清漳西源。清漳东源发源于太行山区山西省昔阳县漳漕村山麓,东南流至左权县下交漳村汇清漳西源,河段长120千米;清漳西源发源于八赋岭,东南流经石拐、横岭、左权县至下交漳村汇清漳东源,长90千米,东、西两源汇流后称清漳河,继续东南经黎城下清泉村出山西进河北,流经刘家庄、涉县、匡门口至合漳村汇浊漳河。
 
 
  清漳河属上游有两大支流,一条是清漳东源,发源于昔阳县西寨乡沾岭山,另一条清漳西源,发源于和顺县西边八赋岭,东西两源在左权县上交漳村汇合后称清漳河。清漳河干流经下交漳进入峡谷地段,河道窄而曲折,至九腰会村以下出峡谷,经泽城、麻田入黎城县境,至黎城下清泉村流入河北省,在河北省涉县合漳村与浊漳河汇合称漳河。
 
 
  清漳河穿越黎城县东北隅4千米,境内流域面积551平方千米。在黎城县上清泉村北流入长治市,下清泉村南出省境入河北省涉县,其支流有东崖底河、源庄河。
 
 
  东崖底河 东崖底河是清漳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黎城、武乡两县交界分水岭黎城一侧、黄崖洞镇漆树村西的狮子杯,向东南流经水寨、东崖底等村,在看后村东注入清漳河。河流全长19千米,平均纵坡24‰左右,流域面积118.7平方千米,河床为砂卵石,河床糙率约0.067。在东崖底河干流以南,有一较大支流黄崖洞河,源于著名的黄崖洞一带,流经黄崖洞、赤峪、上河等村,在东崖底村南汇入东崖底河,河长11千米。
 
 
  东崖底河流域呈“Y”形,河道较为顺直,河谷宽300~800米。中下游河道宽80~100米,是“学大寨”期间人工改河造地形成的河道,河势不甚稳定,洪水时常冲毁河谷内的人造耕地,造成河流局部改道。
 
 
  该河系太行山中段的山区河流,整个流域地势表现为西高东低,地形均为高山和沟谷,次级山脉为东西走向。西部山峰海拔在1 800~2 000米。最高峰黄岩脑海拔2 008.5米。南部和北部峰高自西向东均在海拔在1 700~1 000米间。流域内最低点为看后村北的河谷,海拔630米左右。流域地貌均为典型的山地,岩石裸露,植被稀少。
 
 
  流域内内年平均降水量510毫米,年内分配不匀,70%左右集中出现在汛期7~9月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80.5毫米。
 
 
  东崖底河是一条季节性河道,平时干涸。汛期洪水随降雨而生,来得猛去得快。该河年径流量1200万立方米。河流泥沙主要为推移质。
 
 
  源庄河 源庄河是清漳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黎城县北部西井镇,有南、北二支,北支在杏树滩村西,南支在千仵村,两源相距3千米,两源自西向东流,分别在南委泉村北、南两侧流过,汇合于茶棚滩,而后绕玉泉山向东流经源泉、源庄村,在寺底村东与西井河汇合后继续向东经石背底、圪台磨村出省界,经河北省涉县西辽城东流入清漳河。
 
 
  源庄河有两条较大的支流西井河和柏官庄河。柏官庄河发源于洪井乡黄草擉村西,自西向东从王家庄、柏官庄村南流过,在长畛背村北改向北流,经过曹庄、三十亩村,在源泉上游2千米处汇入源庄河。
 
 
  源庄河河长24千米(其中山西省境内21千米),河道比降20‰,流域面积274平方千米,河床糙率约0.065。支流西井河河长17千米,柏官庄河长12千米。源庄河为弯曲型河道,河谷宽300~500米,河道宽80~100米。由于上游南委泉近于干枯,源泉以上河道在汛期有水,源泉以下河道因接纳源泉(玉泉)而有清水流量。
 
 
  流域内地貌为山地,仅在南委泉、西井两地各有一面积小于10平方千米的微小盆地,是该区域内人口和经济活动较集中的地方。流域内高山遍布,山峰均在海拔1 000米以上,最高为西部分水岭的黄纪脑海拔2 002米。源庄河、西井河、柏官庄河穿行于峰间,流域内最低点为源庄河河口,海拔约590米。流域中部南委泉、西井两盆地地面高程分别在830~920米和800~860米之间。
 
 
  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520毫米,年内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7~9月之内,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平均蒸发量1780.5毫米。流域内有13处小泉水出露。最大的为源泉(又称玉泉),位于源庄河畔源泉村,泉水出露高程约700米,年平均流量0.36立方米/秒,最大2.4立方米/秒,最小0.06立方米/秒。近十几年来泉水流量普遍小于多年平均值,在0.1~0.2立方米/秒之间。此外,源泉上游有南委泉,近年来泉水时断时流。洗耳泉流量也小于0.02立方米/秒。源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4000万立方米(包括清水流量1200万立方米)。
 
 
  长畛背水库位于源庄河支流柏官庄河上柏官司庄乡长畛背村,1966年5月竣工,属小(1)型水库,总库容15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1平方千米。水库大坝为重力土坝,坝高22米,达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年一遇。
 
 
  浊漳河南源 浊漳南源流域地处北纬35°52′~36°31′,东经112°26′~113°25′,之间,北部、东部与浊漳河西源、浊漳河干流接壤,西、南与黄河流域的沁河、丹河为邻,南与卫河毗连,该区域水资源丰富。
 
 
  浊漳南源发源于长子县西部石哲镇太岳山支脉方山东麓发鸠山以西的圪洞沟。河流向东经太皇宫、老圪倒流至平泉村与北来的关家河沟小河汇合流向东南,经洪珍、岳阳转向东流,再经石哲、申村后出山区进入上党盆地。浊漳南源上游河系呈扇状分布。河源除发鸠山圪洞沟为正源处,尚有中源(始于石哲镇房头庙)和南源(始于石哲镇大西沟口),中、南两源先在晋义村东南合流,后东流在石哲村西南与北源(正源)汇合。在申村村东,支流西堡头河从右岸汇入。
 
 
  浊漳南源干流出山区后,向东流至长子县大堡头乡交里村,沿途接纳右岸的支流苏里河、丹河,然后改向东北,在宋村乡北李末村南接纳右岸支流陶清河后出长子境,又经过长治县高河、高村、上秦3个村后进入长治市郊区范围,支流岚河在郊区杨暴村东北从左岸汇入,石子河在北寨河西从右岸汇入。北寨-交漳段为漳泽水库库区,浊漳南源最大的支流绛河从左岸流入漳泽库区。在漳泽水库大坝下游,浊漳南源蜿蜓北流,在黄碾镇西北出长治市郊区境,进入潞城市,经曲里、宋村、韩村、河湃、曹家沟等村后流入襄垣县,在该县城关镇甘村村东与浊漳西源汇合。浊漳南、西源合流后始称浊漳河干流。
 
 
  浊漳南源干流河道全长104千米(圪洞沟——甘村),浊漳南源总流域面积3 580平方千米。
 
 
  浊漳南源主要支流有西堡头河、苏里河、丹河、陶清河、岚水河、石子河、绛河等,流域呈扇形分布,平均宽度44千米,最大宽度95千米。浊漳南源干支流的中下游为冲积地带。
 
 
  浊漳南源流域面积石山区面积1250平方千米,占35%;土石山区与丘陵区715平方千米,占20%;河流阶地面积1615平方千米,占45%。干支流流域范围涉及长治市的长子、长治县、壶关、屯留、沁县、郊区、城区、潞城、襄垣9个县(市、区)。
 
 
  浊漳南源漳泽水库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2.65亿立方米。漳泽水库站1961~1996年35年实测入库年径流均值1.75亿立方米,最大为1962年5.261亿立方米,最小为1986年2835万立方米,年际变化较大。浊漳南源的水资源还有连续丰水年后又出现连续枯水年的现象。如漳泽水库1962~1964年连续3年特丰水年,3年来水量分别为5.261亿立方米、5.255亿立方米和4.018亿立方米;1977~1995年连续19年来水低于均值,平均为7994.4万立方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浊漳南源流域内修建了众多的水库,其中有大(2)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46座。其中申村水库(中型)和漳泽水库(大型)建于浊漳南源干流上。
 
 
  漳泽水库位于浊漳南源干流上的长治市郊区交漳——淹村间,是浊漳南源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属大(2)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176平方千米。1959年11月兴建,1960年4月竣工蓄水,1995年除险加固改造后,总库容由原来的1.995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4.27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104亿立方米。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22.5米,溢洪道泄量为2 100立方米/秒,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两千年一遇。
 
 
  申村水库位于浊漳南源干流上的长子县石哲乡申村村东,是浊漳南源干流上游的控制性工程,属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36.2平方千米。1958年4月兴建,1958年7月竣工蓄水,1992年除险加固改造后,总库容3 381万立方米。水库大坝为黏土心墙坝,坝高24米,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现已成为一座具有防洪、供水、灌溉、养鱼、旅游等综合功能的水利工程。
 
 
  位于支流上的屯绛、鲍家河、西堡、陶清河、庄头5座中型水库累计总库容1.40亿,累计控制流域面积1 315.1平方千米。37座小型水库累计总库容4 888.9万立方米,累计控制流域面积3 90.15平方千米。
 
 
  小丹河 小丹河是浊漳南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长子、高平两县交界的琉璃山(丹朱岭)北麓,与山南麓的沁河支流丹河源以-岭(丹朱岭)相隔。河自西而东流经张店、崔庄、而后蜿蜒北上,经田良、佈村、离村、邹村、韩坊、交里等村,在交里村北归入浊漳南源。河流全长18千米,流域面积120平方千米,主河道宽5~20米。小支流固益河在邹村东北从左侧汇入丹河。
 
 
  小丹河是上党盆地南部边沿流向盆地内的河流,流域地形为南部高北部低,东西高中部低。河源琉璃山海拔1200.5米,河口一带海拔917米。流域地貌为土石山区,占40%,丘陵阶地占60%。河道纵坡1/100~1/300,河床糙率在0.05~0.08之间。流域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为缓坡土石山区,面积25平方千米,中部丘陵区(黄土台地),面积35.4平方千米,下游段为冲积平原区,面积59.6平方千米,上游植被有稀疏的乔木林和灌木混生,植被度达60%。
 
 
  流域的上游为多雨地带,年降水量669毫米,蒸发量1 695.6毫米,年均气温9.3~9.6℃。
 
 
  流域内年径流量630万立方米。年平均清水流量0.07立方米/秒。地表水19万立方米,地下水360万立方米。
 
 
  陶清河 陶清河是浊漳南源的一级支流,源于壶关、陵川两县交界附近壶关县常行乡西马安村北,其主流流经壶关、长治、长子三县,全长78.7千米,是一条季节性洪水河道。在壶关境内,河流先是自南向北流经东井岭乡西马安、百尺镇韩庄、流泽,店上镇店上、固村,而后向西北经龙泉镇西堡(西堡水库)、紫岩掌、宋堡,在宋堡村南转向西南,经过黄山乡新庄村入长治县西池乡河头村、西池村入陶清河水库,再次改向西偏北方向,过东和乡、北呈乡北岭头、六家后,沿长治、长子两县交界蜿蜓北流,最后在长子县宋村乡南李末村北注入浊漳南源。陶清河流域面积735.18平方千米,其中壶关县321.88平方千米,长治县351.5平方千米,长子县61.8平方千米。较大支流有荫城河、师庄河(色头河)。
 
 
  流域中陶清河水库上游为黄土丘陵区和土石山区,区内沟壑纵横,诸山峰海拔高程均在1 100~1 400米之间,旱塬高程在1 000~1 100米范围内。陶清河水库下游为河谷阶地与平川区。该河河道为洪水河道,平时为干河槽。上游河流两岸为5~10米高的黄土崖,河槽宽50~100米。下游河谷宽阔,河槽宽50~100米。西堡上游河道平均纵坡8.53‰,西堡-陶清河水库河段平均纵坡4.57‰,陶清河水库下游平均纵坡为2‰。
 
 
  径流年际变化较大,据西堡水库21年实测资料分析,变差系数为1.02。年径流最大值为1 970万立方米,最小值全年径流量为0。属季节性暴雨型山区河流。洪水暴涨暴落,河川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极为显著,洪枯流量相差悬殊。河川径流量以洪水流量为主,清水流量甚微。陶清河年平均输沙量63万立方米。
  陶清河流域内有中型水库2座(西堡、陶清河)、小型水库9座(葡萄山、脚步河、石门口、流泽、北宋、东庄、河头、仙泉、坟上)。
 
 
  岚水河 岚水河是浊漳南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屯留县盘秀山东麓的丰宜镇桥华沟和沙则沟,自西向东流经黑家口、吴寨、西流寨、丰宜,在丰宜以东入长子县境,继续东流经过营里、鲍家河水库,在东里村南流向东偏南方向,沿途经过关村、岚水、东贾、李庄,而后又向东偏北经大关村、董村进入长治市郊区,在杨暴村北注入浊漳南源,河流全长58.43千米,流域面积463.36平方千米。该河在长子县吴村以上流经土石山区,比降为20~15‰;吴村以下流经黄土丘陵区和冲积平原,比降5.2~0.63‰。岚水河的主要支流有金丰河、雍河。
 
 
  河源至屯留西丰宜河段,河床以砂卵石为主,部分出露为基岩,河道较顺直,河床稳定。西丰宜至岚水河段穿过黄土丘陵阶地,河道左右折冲不定。岚水以下河道进入上党盆地的冲积平原区,河势变缓,蜿蜒曲折。
 
 
  岚水河流域地形为西高东低,西部诸山峰均在海拔1 000米以上,最高为长子、安泽两县交界的顶顶山,海拔1 538米。东部地势平缓,河口高程只有905米左右。流域地貌按面积划分,大约为西部土石山区占49.6%,中部黄土丘陵区占16.8%,东部冲积平原区占34.6%。上游山区有二叠系石千峰组砂岩,沿河多为冲积淤积层,属第四纪晚更新世亚黏土、亚砂土,河漫滩及河床为冲积层,有亚砂土、粉砂土,并夹有砾石。干流在长子县流经地区为丘陵前缘的高台地地带,地形低下。
 
 
  流域内年平均年降水量588.2毫米,年内年际变化也较大。一年中70%以上的降水发生在6~9月间,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最大年降水量964.7毫米(1971年),最小年降水量371.1毫米(1965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 599毫米。
 
 
  岚河年平均年径流量2 499万立方米,该河径流来源主要在上游山区,各支流均有清水流量,枯水期清水流量0.216立方米/秒。河流冰封期一般在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年输沙量约30万立方米,主要为粉砂至细砂。
 
 
  浊漳河西 浊漳西源流域地处东经112o55′~113o44′,北纬36o02′~36o54′之间,北部、东部与浊漳河北源接壤,西与黄河流域的沁河为邻,南与浊漳南源毗连。
 
 
  河道发源于沁县漳源镇余岩村北,流经沁县定昌镇(县城)、段柳乡、新店镇,襄垣县亭镇、夏店镇,在古韩镇甘村与浊漳南源汇合进入浊漳河干流。浊漳河西源流经沁县和襄垣县。在沁县漳河村建有水神庙,庙前有泉水出露,泉水在漳源村汇入浊漳河西源,当地习惯以此为浊漳西源之源。在沁县安家岭-襄垣夏店镇付北村之间,河流流向大致为东南方向,付北-甘村河段流向为正东。浊漳西源河道全长80千米,流域面积1669平方千米。梁家湾以上河道比降为11‰~2‰,梁家湾至后湾河道比降5‰~0.6‰,后湾-甘村段河道比降3‰~1‰。经过多年对河道的治理,河床相对稳定。浊漳西源主要支流有迎春河、圪芦河、白玉河、郭河、徐阳河、淤泥河等。
 
 
  河床两岸一级及二级台地是沁县和襄垣县的主要耕地,河床内沙丘密布,河势变化迅速,主流变化频繁迁徒不定,是典型的山区河流。
 
 
  浊漳西源流域地形总体为北部高、南部低,东西两边高,中部河谷低。流域北部与浊漳北源西汤河分水岭在海拔1 400~1 500米之间;西部与沁河分水岭海拔1 400~1 700米,最高为伏牛山,主峰海拔1 754米;南部与浊漳南源的分水岭仅海拔1100~1150米;东部与浊漳北源分水岭海拔在1 050~1 200米间。上游漳源村河床高程1000米左右,中游栋村、夏店河谷高程为927米、895米左右,与浊漳南源汇合处河床高程为850米左右。
 
 
  浊漳西源流域按地貌形态划分,流域内土山区约400平方千米、土石山区约570平方千米、石山区约440平方千米,河谷平川区占259平方千米左右。浊漳西源上游属砂页岩地层,产流条件较好。
 
 
  根据后湾水库实测年份为1952~1955年、1957~2000年,断面天然年径流均值为1.22亿立方米,保证率(P)20%、50%、75%、90%情况下天然年径流量分别为1.76亿立方米、1.9亿立方米、0.69亿立方米和0.32亿立方米。浊漳河西源水资源总量为1.863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1.531亿立方米。年平均天然输沙量134万吨。
 
 
  浊漳西源流域内水利工程众多,为流域内的防洪、灌溉等提供了保障。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1)型水库12座。
 
 
  后湾水库位于浊漳西源干流上的襄垣县亭镇后湾村北,是浊漳西源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贺家垴-后湾河段为后湾水库库区,属大(2)型水库,控制流域1300平方千米。1959年11月兴建,1960年3月竣工,总库容1.30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3325亿立方米。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26米,溢洪道泄量为665立方米/秒,设计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两千年一遇。1995年对溢洪道进行了加闸门改造。现已成为一座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养鱼综合功能的水利工程。它的兴建使主流的洪峰流量由原来的2259立方米/秒削减为500立方米/秒,有力的保障了沿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该库保护下游襄垣县县城、夏店镇以及太焦铁路、208国道、榆长公路、潞矿等。
 
 
  流域内还建有圪芦河、月岭山2座中型水库和12座小(1)型水库。中小型水库累计总库容833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795.33平方千米。漳源、梁家湾、西湖3座小(1)型水库建于后湾水库上游浊漳西源干流上。浊漳西源流域内有水库控制的流域面积1443平方千米,占总流域面积的86%。
 
 
  迎春河 迎春河是浊漳西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沁县西部的伏牛山东麓,源头在漳源镇罗卜港村东,河流自北而南流经元王、上湾、东坡等村,在东坡至福村间转为向东流,又经丈河上、迎春、西渠上等村,在沁县城西汇入浊漳西源。在河源至福村间,多条平行的小支流从右岸汇入。石板上河为迎春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册村镇石槽沟、尧山村、东山一带,流向为先向北而后朝东,在福村正南从迎春河右岸汇入迎春河。迎春河河流全长17.4千米,流域面积132.88平方千米。上游河道(福村以上)纵坡17.4‰,下游纵坡2‰,流域宽度10.4千米,河床糙率为0.04。
 
 
  该河为季节型河流,河道上游为山谷型河道,河床为砂卵石(多为山洪),中、下游河道宽阔、平缓、弯曲,两岸90%为农民耕种地。河床上游为砂砾石干河床,中、下游为砂质土,河道固定,河床相对稳定。
 
 
  地形为典型黄土高原丘陵山区,四周环山,石山区占20%,土山区占40%,塬沟地占40%。地貌为梁峁塬地,沟壑纵横,侵蚀发育严重,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
 
 
  迎春河年平均径流量1061万立方米,年输沙量12.05万立方米。该流域有元王、池头等几处泉水,较大的为郭村镇池头村青龙池泉水,因此该河常年清水不断,水色清澈透明,没有污染。
 
 
  在迎春河建有小(1)型的迎春水库和迎春灌区,支流上建有小(1)型的石板上水库。
 
 
  圪芦河 圪芦河是浊漳西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沁县、沁源交界圣佛岭东麓的沁县册村镇新庄村西北,上游接纳了后泉(漫水)泉水和余交村西的余河水,经册村向东流,在樊村南与右岸支流南里河汇合,于樊村以东2千米汇入浊漳西源。流域面积151.8平方千米。
 
 
  圪芦河主河道流经杨家铺、后泉、漫水、寺庄、后沟、下湾、册村、河止、道兴9个行政村。主河道全长26.9千米,流向为自西朝东,河道平均纵坡6.4‰。有三条主要支流:一是南庄至册村支流,流经南庄、南余交、北余交、册村4个行政村,河长6.3千米;二是南马服至陡沟支流,流经南马服、北马服、新柱、陡沟4个行政村,河长6.3千米;三是西林至寺家庄支流,流经西林、东庄、侯家庄、上张庄、下张庄、南里、中里、唐村、寺家庄9个行政村,河长8.1千米。
 
 
  圪芦河流域为山区丘陵地貌。该流域地形为西部高东部低,西部山峰海拔1400米左右,东部山头海拔1000米左右,河口附近河谷高程940米上下,属山谷河流,河床稳定。流域中土石山区占31%,石山区占27%,丘陵区占42%。
 
 
  流域内有册村雨量站,建于1971年,有30年的观察记录。河道年径流1350万立方米。清水流量漫水至河口为0.2~0.3立方米/秒。河流输沙为细砂和粉细砂,年输沙量15.80万立方米。圪芦河流域内有中型水库(圪芦河水库)1座,小型灌溉工程(圪芦河和五一渠)2处和鱼池100亩。
 
 
  白玉河 白玉河是浊漳西源上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沁县西南部南泉乡泊村,流经南泉、郭庄、连家庄、故县、徐村、月岭山、太里、南池等村,在南池村东南注入浊漳西源。主河道流经南泉乡、故县镇、新店镇3个乡镇12个行政村,河型呈树枝状,干流在连家庄上游流向为东北,连家庄以下流向正东。河流总长32千米,流域面积280.75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为5‰左右。河床部位从下到上依次为黄色冲积壤土及砂层,灰黄灰白湖沼沉各西黏土及砂砾层,现代河流沉积砂卵石层等。
 
 
  白玉河有4条较大支流:一是连家沟至连家庄支流,流经连家沟、八东坡、下庄、唐庄、连家沟,河长10.8千米;二是寺沟至东仁支流(后河),流经寺沟、北集、五科、后河、东仁,河长9.9千米;三是阳坡至杨楼角支流(清河),流经阳坡、西庄、窑科、东庄、安仁、新尧科、余沟、清河、下清河、杨楼角,河长8.1千米;四是西待贤至古城支流(待贤河),流经西待贤、东待贤、何家庄、杨湾、下窑、沙圪道、古城,河长7.2千米。
 
 
  白玉河流域呈低山丘陵地貌。流域西部以与沁河流域分水岭一线为最高,在海拔1370~1540米之间。最高峰为沁源、沁县交界上的圪台头(海拔1540.5米)。流域北部分水岭在海拔1000~1080米间。南部分水岭自西向东为海拔1300~1050米。河源处河谷海拔1060米,河口处为920米左右。流域地貌大致为石山区90平方千米,土石山区110平方千米,土山区80.75平方千米。流域内山大沟多,地形破碎,山坡林草覆盖率不达20%。
 
 
  年平均径流量为2493万立方米,最大5740万立方米(1989年),最小293万立方米(1999年),清水流量为0.2~0.3立方米/秒。年平均输沙量为34万立方米,由于植被逐渐改善,梯田整治,小流域治理等措施,河流泥沙逐渐减少,现平均输沙量为5.75万立方米(1988~1999年),河水水质良好。
 
 
  白玉河流域内有1座中型水库(月岭山水库),1处小型灌溉工程(月岭山)及人畜饮水工程。
 
    郭 河 郭河在沁县段称杨安河,在屯留县段称谷河,是浊漳西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沁县西南部杨安乡韩庄西的苗行沟和坟上沟,流经沁县的上湾、上观、许庄、杨安、松交等村,在松交村东2千米处入屯留县,经吾元镇的黑豆沟、三交、东坡、甘草滩后入襄垣县境,经上马乡的高崖底、温泉、固村、司马、流渠等村后入后湾水库。郭河在沁县段流向为东偏南,入屯留后即开始转折,自三交村起至后湾水库流向为东北。河流全长33千米,流域面积285.55平方千米,河道平均纵坡2‰。海拔高程在1000~1200米之间,入后湾水库处高程917.00米。
 
 
  该流域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石山区,四周环山,石山区占33%,土石山区占47%,黄土丘陵区占20%。郭河流域地形复杂,多为土石丘陵沟壑区。地貌分类为土山30%、土石山50%、石山20%。林草地面积约40%。该流域除一部分地段砂石层裸露外,大部分地段经过多年植树和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状况基本得到治理。
 
 
  郭河流域内水利工程有小(2)型水库1座,塘坝2座,打井120余眼,节水灌溉面积1200余亩和人畜饮水解困工程。
 
 
  淤泥河 淤泥河是浊漳西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屯留县余吾镇杏树脑村西南,流经董庄、响水头、史家沟等村后,出境入襄垣县侯堡镇的安沟、邕子、闫村、侯堡、东周、南丰沟,在古韩镇东里村从右岸注入浊漳西源。河流全长27千米,流域面积114.35平方千米。河流上游(闫村以上)为向东流,平均比降15‰,下游流向北偏东,比降约2‰。
 
 
  淤泥河呈树枝状分布,河床较窄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冲刷和淤积区段。
 
 
  淤泥河流域内为丘陵沟壑区,沟壑较为发育,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源头杏树脑海拔1151米,中下游均在1050~900米,入河处高程875米。河流年径流量为0.11亿立方米。清水流量为0.13~0.24立方米/秒,年输沙量为8.73万立方米。
 
 
  流域内建有小(1)型水库2座,潞安矿务局自备水源工程、后湾水库灌区和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滩地开发300余亩。
 
 
  浊漳河北源 浊漳北源是浊漳河三源之一,发源于榆社县北边边河口乡上白鸡岭,南流至两河口汇入由三县垴发源的交口河,流经社城、西马、银郊、城关、韩村、郝北7个乡镇,于郝北镇关园村出境注入与武乡县交界的关河水库,流向由向南改为向东南,流经武乡县丰州镇下关、上司乡韩庄、故县乡里庄、大有乡长乐、监漳镇等村后进入襄垣县境,经西营镇、下良乡梁庄、西邯郸、强计等村后,在襄垣县小峧村南汇入浊漳河干流。
 
    浊漳河北源流域北部与黄河流域的汾河接壤,西部与浊漳河西源为邻,东部与清漳河毗连。流域总面积3797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16千米,河道比降0.44‰~3.63‰。浊漳北源干流自晋中市榆社县流入长治市武乡县后,主河槽宽度150~300米不等,上游为土石山区,土、红土覆盖于河谷两岸的低山地带,下游河床组成大部分以砂卵石或粗沙为主,偶有基岩出露。河道中上游河床稳定性差,左右摇摆不定,下游穿行在基岩“U”形河谷中。
 
 
  据石栈道水文站1997年资料统计,径流模数为541立方米/秒,径流深17.2毫米,最大流量11.8(8月3日),最小流量0(7月8日),日平均流量0.38立方米/秒。年输沙量1.36万吨,日最大输沙率48.3千克/秒,日平均输沙率0.43千克/秒,日均土壤侵蚀模数19.4吨(km2·a)。年内平均输沙级配,中数粒径0.037毫米,平均粒径0.038毫米。
 
 
  流域下游的关河水库入口处,平水清水流量为0.25立方米/秒,枯水年则为0.1立方米/秒。
 
 
  浊漳北源关河水库以上年平均径流量1.85亿立方米。关河断面上输沙量333万吨,土壤侵蚀模数为2387吨(m2·a)。
 
 
  涅 河 涅河古称涅水、甲水,是浊漳北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武乡县西部分水岭乡的五里铺村,流经武乡、沁县两县的勋欢、权店、南沟、程家沟、东寨底、南涅水、窑上坡、祁村、松村、聂村、富庄、东村等村镇,在关河水库下游约1千米处汇入浊漳北源。河流流经地多为丘陵山区中的河谷平川,河道平缓多曲折,总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在程家沟---松村河段,河流基本上作为两县的分界,但由于平川河流的摆动性,河流与县界又不完全一致。涅河沿途从右岸接纳的主要支流有西汤河、南涅水河、松村河,从左岸接纳的主要支流有高寨寺河、涌泉河、马牧河等。涅河全长48千米(五里铺——河口),流域面积696.7平方千米(其中平遥21.56平方千米,武乡421.8平方千米,沁县253.34平方千米),河道纵坡上游故城水库(南沟)以上为26‰,中下游为1.25~8.33‰。
 
 
  涅河故城水库以上河段为山区河道,故城水库下游河段流经丘陵山区的河谷平顺地带,河床宽一般在300~600米间,河流两岸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河段由于河道过缓,河床淤积,行洪能力降低,还形成了一些洼地,引起两岸下湿地增多。涅河干流沿岸以源头五里铺一带最高,海拔1471米,干流中下游两岸山高一般在海拔1200以内,河谷高程在1000以内,河口高程934米。涅河流域地貌主要为石山区、土石山区、丘陵区三种。石山区186平方千米,占26.7%;土石山区172平方千米占24.7%;土山丘陵区338.7千米,占48.6%。
 
 
  涅河河口断面年平均径流量3648万立方米,枯水期清水流量在0.5~1.0立方米/秒间,年平均输沙量89万。
 
 
  涅河流域内,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土地资源丰富,由于河床宽阔较稳定,加之沿途有3座小型水库的拦洪调控,以致大大减轻了洪涝灾害的发生。由于近几年来降雨较少,气候干旱,原有的盐碱、下湿地逐年减少。
 
 
  河道全长48千米,可治理长度为30千米,已初步治理21千米,其中石堤5千米,土堤6千米,生物堤10千米。控制河道宽度为100~150米。流域内有小型水库3座,万亩灌区1座。另有大水峪、信义、蚂蚁站、城南等塘坝和近几年来修建的人字闸工程20余座。总库容100万立方米。
 
 
  贾豁河 贾豁河是浊漳北源关河以下的一级支流,位于武乡县贾豁乡,贾豁村以上分为两支,一支发源于下细堙村南,向西偏南流经刘家沟、上王堡、李家庄、下王堡、贾豁等村,另一支发源于大堙村南,流经柳亭郊、石泉、郭村,在贾豁村南汇合改向南流,经东坡、官道甲、古台、田庄,流经故县乡的李庄汇入浊漳北源。河流全长19千米,流域面积104.3平方千米,为季节性河流,汛期遇暴雨,山洪暴发,雨过天晴,河道即干,河床为岩石,河床稳定。
 
 
  贾豁河流域为土石山区和丘陵区,土石山区占72%、丘陵区占28%。流域内源头下细堙一带最高,山头海拔1340米。河流沿岸各山头沟在海拔在1000~1200米间,河谷高程在1100~900米之间。
 
 
  河流年径流量为635.5万立方米,径流系数为7.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清水流量0.22立方米/秒。河流年输沙量为18.66万立方米。土壤侵蚀模数石山区为1000吨/(km2·a),土石山区为1800~2000 吨/(km2·a),丘陵区为2000~2500吨/(km2·a)。
 
 
  蟠洪河 蟠洪河又称洪水河,位于武乡县东部,是浊漳北源较大的一级支流。蟠洪河上游(武乡洪水镇寨坪村以上)分为左、中、右三源,三源大致流向均为由北向南。左源自武乡县墨镫镇岩洼村,流经墨镫、马堡、新村、白和等村。中源自左权县的神凹村,经左权县三教、三架沟、佛口村进入武乡,又经武乡县墨镫镇玉石沟西、洪水镇北台、南台等村,在白和村西南与左源合流,流向洪水、寨坪。右源源自榆社县甲堰沟,经营村、驼骆、上石墙等村进入武乡洪水镇后,又经下石墙、上黄岩、广志、东沟、西沟等村,在西沟村南、寨坪村北与左、中二源合流。三源合流后,蟠洪河向西南方向经寨坪、店上、中村、蟠龙、型塘、监漳镇的下北漳等村,出武乡境后在襄垣西营镇南漳村西归浊漳北源。河道全长40千米(神凹-河口),流域面积525.61平方千米。河道比降为上游陡于下游,洪水-中村为11~8‰,中村-蟠龙段为9.4~10.9‰,蟠龙-河口为9.4~2.3‰,河床糙率为0.04~0.050。蟠洪河沿途有广志河(古称黄岩水)、窑湾河、石门河、陌峪河汇入。
 
 
  蟠洪河流域地形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整个流域内山大沟深,山峰密布。流域北部最高峰为左权境内海拔1663.48米的大红垴。东部最高峰为支流窑湾河与清漳河流域分水流岭处的黄岩脑,海拔2008.5米。流域河口处河床最低,高程为890米左右。蟠洪河是一条典型的山区河流,河道比降大,冲刷严重,河床宽阔而不稳定,中下游河床宽120~480米。流域地貌大致为石山区153.11平方千米,土石山区97平方千米,土山区150.5平方千米,灰岩区125平方千米。境内植被稀疏,覆盖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河道年平均径流量约3800万立方米。一般清水流量0.013立方米/秒。河流年输沙量76万立方米。
 
 
  流域内有集中供水工程处,分别是:蟠洪河集中供水工程、窑湾集中供水工程。
 
 
  后又新建人字闸55座,总库容达50万立方米。
 
 
  为防止河害,已初步治理河道20千米,兴修了一些堤坝堤防,现有石坝13.7千米,河流宽度在120~180米之间。
 
 
  石门河 石门河是蟠洪河的一级支流,源于蟠洪河与清漳河流域分水岭西侧武乡蟠龙镇境内,向西北方向流经南郊、郊口等村后改向西,再经石门、温庄等村,在河不凌村东入蟠洪河。河沟全长16.7千米,流域面积100.6平方千米。沿途有石瓮河、马兰头河汇入。石门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基本干枯,汛期遇暴雨,山洪暴发,雨过天晴,河道即干,河床为岩石,河床稳定。流域上游为石山区,中下游以土山区为主。河流年径流量533.5万立方米。该流域地貌为土石山区和丘陵区,灰岩区约20平方千米。
 
 
  史水河 史水河是浊漳北源一级支流,发源于沁县水凹村,沿沁县、襄垣县界向南至沁县李家庄东进入襄垣县王村镇境,向东南流经史北、下庙、王村、北姚、店上,又缓慢转向东北,经下良镇西故县、下良、西坡、水碾村,在西邯郸村西约1千米处注入浊漳北源。在王村,有支流龙王堂河从左岸汇入。史水河全长27千米,流域面积190.83平方千米。
 
 
  史水河从西向东穿过襄垣县北部,流域大部分地区为石山区和土石山区,山峰在海拔1000~1200米之间。沟壑较为发育,局部地区有砂岩出露。地形为西高东低,南北两侧高,中部河谷低。源头水凹村海拔1212米,河口处河谷海拔为850米左右。史水河呈树枝状分布,河床较窄较为稳定,没有明显的冲刷和淤积区段。
 
 
  史水河一般清水流量0.05立方米/秒左右。年平均径流量约1 000万立方米。河流清水流量为0.13~0.22立方米/秒。河流年输沙量为8.73万立方米。
 
 
  史水河上有3座小(2)型水库,分别是东风水库、店东水库和王家峪水库。
 
 
  浊漳河干流 浊漳干流地处东经112°54′~11°44′,北纬36°44′~36°48′之间,北部与浊漳北源、清漳河接壤,西部与浊漳西源、浊漳南源为邻,南与卫河毗连。该区域水资源丰富,长邯铁路、长邯高速公路、309国道贯穿其中,交通便利。
 
 
  浊漳干流从浊漳西源、浊漳南源在襄垣县甘村汇合后,向东北流经襄垣县的古韩镇、北底乡,在小峧村和从西北方向流来的浊漳河北源汇合,转向东南方向,经黎城县上遥镇的吴家庄、柏峪村,潞城市的辛安泉镇的石梁、西流、在辛安村转向东流,经平顺县北耽车乡、阳高乡、石城镇,在马塔村东出省界进入河南省林州市,向东流经天桥断,在合漳村与清漳河汇合后称为漳河,进入岳城水库。
 
 
  浊漳干流除接纳浊漳三源外,还有平头河、源庄河、小东河、平顺河和出省境后的露水河汇入。山西省境内面积为2695平方千米(含出省境后汇入的露水河山西部分)。
 
 
  浊漳干流河道长124.7千米。在甘村——小峧村29.7千米为上游部分,也称为西南源,河道纵坡2.5‰;甘村——北底段,河床比较宽阔,宽在300~500米之间,河床由泥沙组成;一级、二级阶地由耕种壤土组成;北底——小峧段河床缩到100~150米,河道较陡,两岸岩石出露,河床由砂卵石组成;在小峧——辛安桥46.5千米为中游部分,河道纵坡3.6‰,河道宽300~500米,局部河段60~100米,河床在宽阔地段由泥沙组成,在狭窄地带由砂卵石组成;在辛安桥——马塔村出省境的48.5千米为下游,河道纵坡4.7‰,河道宽80~150米,局部河段为230米,弯道多,跌坎多,两岸岩石出露,河床由岩石和砂卵石组成,开阔段有滩地。
 
 
  浊漳干流横穿太行山脉,流域地形总体为南北高,东西两边低。流域北部海拔在1 140~1 700米之间,西部海拔在900~1 200米,南部海拔在1400~1 800米;东部海拔在1 200~1 400米间,小峧河床高程为780米左右,吴家庄河谷高程为760米,辛安村河床高程610米左右,马塔村河床高程397米。
 
    浊漳干流流域基本属于石灰岩山区。东南部植被覆盖较好。石梁水文站年平均输沙量为561.8万吨。
 
 
  石梁水文站在19世纪80年前平均年径流量为7.8亿立方米。 
 
 
  辛安泉位于潞城市、黎城县、平顺县交界地带的浊漳河河谷中,包括王曲和实会两大泉群,沿浊漳河自西流村至北耽车村约16千米范围内有一系列的泉群出露,泉口总数约170余处。泉水出露标高西流为643米、王曲为637米、南流为630米、实会为615米。出露地层王曲泉群为奥陶纪灰岩,实会泉群为中寒武世厚层鲕状灰岩。年平均泉水流量为11.9立方米/秒,为全排型岩溶泉,是北方地区的第二大岩溶泉。
 
 
  长治市供水总公司和山西天脊集团从浊漳河干流的西流村,提取辛安泉水共3.2立方米/秒。
 
 
  平头河 平头河也称马岩河,是浊漳干流的一级支流,源于武乡县东南部韩北乡小窝铺村北的黄纪脑(位于石门乡),向西南2.5千米进入黎城县上遥镇南余沟,转向南经阳和脚、葫芦脚、马岩、后家庄、平头,从西下庄村起改流向为南偏西,再经东坡、石板村,最后于石板村西南从浊漳河左岸汇入浊漳河。平头河河道全长21.5千米,流域面积104.9平方千米。在平头村有岚沟河汇入。
 
 
  平头河流域山高沟多,地形为南低北高。源头黄纪脑高程1 951.8米,东部分水岭高程多在1 700~2 000米,河口附近两岸山头较低,高程约在1200米左右;西部分水岭高程多为1 500~1 700米。中部河谷高程自上游至下游约在1 400~840米之间,入河口处为800米。流域地貌以石山区和土石山区为主。河道宽在20~80米之间,河道纵坡为10~30‰,河床糙率为0.03~0.04之间。年平均输沙量16.6万立方米。
 
 
  平头河为山区洪水河道,年平均径流量约700万立方米左右。马岩村以上河道无基流,在马岩村因有龙洞泉的出露,下游河道清流量约为0.06立方米/秒。
 
 
  原庄河 原庄河是浊漳干流的一级支流,源于潞城市北部合室乡张家河村,向北经过黄蒿沟、小熬脑、西岭、申庄、西坡等村,在西坡村北2.5千米处进入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改向东北,流经原庄、井关、普关等村,在普头村北1千米处流入黎城县境,最后流经长治、榆树村,在上遥村北0.6千米处从浊漳河右岸汇入浊漳河。河道全长17.5千米,流域面积110.10千米。
 
 
  原庄河呈树枝状分布,河床较窄较为稳定,没有明显的冲刷和淤积区段。
 
    原庄河是一条穿行于丘陵沟壑区的季节性河流,年平均径流量约300万立方米。流域上中游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下游为石山区和土石山区,地形较为完整。高程大都在1 000~1 200米,入河口为740米。河流年输沙量为4.73万立方米。
 
 
  小东河 小东河是浊漳干流的一级支流,源于黎城县东阳关镇老金峧。向西南方向流经东黄须、停河铺乡大停河、停河铺、黎候镇午桥、黎城县城、南桥沟、东洼、西洼、西仵乡西仵、赵店等村,在赵店村南从浊漳河左岸注入浊漳河。河流全长20.8千米,河道宽10-30米之间,河道纵坡为5~15‰,河床糙率为0.025~0.03之间,流域面积215.6平方千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径流主要为洪水径流,径流量1499万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19.23万立方米,流域地貌为丘陵与河谷阶地。整个河道处于黎城盆地,北由横岭为分界线,东、西两侧分别由大山阻隔,河床比较稳定。阳南河、七里河分别在停河铺七里店村汇于小东河。
 
 
  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531.9毫米。流域内有小型水库3座和多座塘坝,总库容620.8万立方米。
 
 
  平顺河 平顺河又称百里滩河、西沟河,发源于平顺县龙溪镇大门道村东南4千米与壶关县交界处一带的深山区,在大门道村以上河(沟)称“马道河”,属无人居住区,流向为先向西而后转向北。河流从大门道村东流过后,向北流经北坡、龙镇、南坡、西沟乡申家坪、南赛、西沟、川底、石埠头,青羊镇(平顺县城)等村流经山南底、南耳沟、张井三村,然后向北偏西方向经过中五井乡天脚村、中五井、下五井、留村进入潞城市黄牛蹄乡李庄、庄头、清口、下黄等村,在下黄村改向东,经辛安村后从浊漳河右岸注入浊漳河。河流全长49千米,流域面积677平方千米。较大的支流有南大河,在潞城市李庄村西北从左岸汇入平顺河。
 
 
  平顺河流域均为石灰岩山区,流域内山大沟多。流域内的最高峰为河源头一带的“赵掌尖垴”峰,海拔1855.8米。流域地形为南高北低,南部山峰海拔1800~1500米,沿河东西部山峰海拔在1100~1300米之间。县城以上河谷海拔1400~1000米;县城以下两岸山峰海拔1 000米上下,河谷海拔1000~700米,入河口610米。
 
 
  平顺河河床均为砂卵石,河道比降大。西沟以上河道平均比降23‰,西沟以下平均比降18‰。县城以下河道平均比降17‰。
 
 
  平顺河为季节性河流,年平均径流量约1400万立方米,全部为洪水径流,河道清水流量为零。
 
 
  流域内有小型水库7座,总库容2332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312平方千米。有安乐、西沟、西岭提水工程。
 
 
  南大河  南大河是平顺河的支流,为季节性河流。发源于壶关县集店乡西庄村北一带,在当地称百泉河,向北偏东方向流经该县的辛村、西桥上、河东等村,进入平顺境内后经过苗庄、北甘泉
打印】【关闭

Copyright(C)2015~2020 长治市银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0010055号-1